完整版週報電子檔請下載:
週報第895期.pdf (2.2 MB, 33 次)
文/林賢明
軟體信仰的復興
第七章 求神同工的重要
本章已進入第二個階段,所論述的主題內容和重點,有別於之前的重建聖殿,乃以宗教信仰復興的紀事為著墨。惟所編輯的走向和特性,與第一階段雷同,都是以「王的諭旨」開始;再分別談到「領袖」、「人數和名字」、「聖器和禮品」、「回耶路撒冷」、「先知性的工作」,以及「推動的大事」等。
話說回來,前後兩段的紀事,經歷了三個王、五十八個年頭;其間發生了許多的大事,諸如王后瓦實提被廢、波斯與希臘戰爭、普珥節的典故等。對猶大人而言,也經歷了民族命脈和信仰傳承的危機,故在「前輩日漸凋零」、「信仰欲振乏力」之際,以斯拉於B.C.458率領「祭司為主」的返國人潮,可作為末世真教會信仰復興的典範。
一、願神的恩手,能後繼有人
筆者直陳個人的家譜,意謂著信仰的代代傳承;同時也提到返回耶路撒冷的工作,更是表明服事聖工的延續。假若依當時所羅巴伯和耶書亞等人的年歲,顯然有兩種現象,一是已經離開了人世,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老翁了;故擺在眼前的必須要有新人,來擔負未竟之業才行,於是耶和華神的恩手幫助,有了以斯拉的出現(6)。
以斯拉的出現,使以色列命脈、乃至聖經教導,有了新的轉機和引導,如舊約的編輯、會堂的創立等;據猶太他勒目法典(Talmud)記載,他是後人最景仰的人物之一。今教會需要更多的以斯拉來幫助,願主事者能體會神的旨意,重視下一代「信仰園地的經營」和「服事工作的機會」(參提後2:2)。
二、願神的恩手,能重視經訓
以斯拉此次返國的目的,在於發揮神所賜予的專長(智慧),即摩西律法的教導─「立志考究遵行神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故特別向王懇求准予回國的意願(10,25-26)。換言之,唯有重視律法的教導,才能恢復民族尊嚴和亮麗的前景;因為百姓對律法遵行與否,是蒙受福祉或受重禍的主因(出28:1-68)。
以斯拉,蒙神賜下啟示和智慧的靈(弗1:17),明白了亡國被擄的意義,就是輕忽「神的教導」和「事奉生活」所致(參摩8:11-14;尼9:35-37)。今教會的復興與否,對於「聖經教導」和「親躬力踐」的用心,至為重要;保羅對於腓立比教會聖工的發展,即是如此而行(參腓1:5-11)。
三、願神的恩手,能廣傳福音
當王對以斯拉和通國百姓,如此下令說道:「將所有明白你神律法的人,立為士師、審判官,治理河西的百姓,使他們教訓一切不明白神律法的人……。」(25-26)這對於受盡欺凌、壓迫的苦難民族來說,可真是千載難逢、大翻身的機會;惟這並非以斯拉個人的魅力,乃出於神的大能恩手所致。
由於神的恩手帶領,使向來不知律法的河西百姓,得以接觸到那聖潔、公義和良善的律法(參羅7:12);因此,在注重個人靈修和神學知能之際,應當效法保羅將那完備福音,傳遍天下的決心和順服神帶領的胸懷(參羅15:18~19)。
第八章 求神保守的可貴
本章是前章(第七章)第7-9節的補述,敘述以斯拉在亞哈瓦河邊(Ahava位置不詳,可能靠近巴比倫),如何招聚百姓、祭司和利未人歸回的情形;並且回顧如何率領婦孺和大批財物,安返耶路撒冷的真情告白;安抵國門之後獻祭,以及整飾聖殿等情形。
這篇是「安逸生活」與「吃苦心志」的對比;也是「依恃人力」和「專心靠神」的抉擇;更是「用心經營」和「感恩服事」的結合。因此,雖然招聚人員隨行不易(如利未人僅有40人加入),且路途遙遠、山川險阻和仇敵環伺等外在因素,一行人仍能體會蒙神保守的可貴。
一、以禱告的手,呼召所要的人
正月初一至初三日,以斯拉花了三天的時間,在亞哈瓦河邊招聚百姓歸回;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有了百姓和祭司等人的參與,郤少了服事聖殿的利未人。惟面臨徵召受挫的以斯拉,並沒有打消決心,透過「首領和教師」的組織運作,以召聚或按名指定的方式,徵集聖殿服事所需的人力。
蒙神施恩的手幫助,是徵集過程之中最有力的見證(18)。領導者當以禱告的手,求神使各項組織(團契)功能得以發揮,俾藉此招聚有心的信徒共同參與聖工;若有人力不濟的時候,按名指定也是一種方法,如同以色列民走曠野時,各支派首領的產生一樣(參民1:16-17;耶1:7-8;徒16:1-3)。
二、以禱告的手,保守所走的路
正月十二日終於啟程了,五月一日抵達耶路撒冷,全程共花了約三個半月的時間。此行可說是人單力薄,而且婦孺和財物隨行,視必影響一路上的平安和順暢;因為仇敵窺視、埋伏的手,必然使人產生不確定的危機感,惟以斯拉並沒有求王撥下步兵馬兵,乃憑藉著信心禁食之舉,祈求神大能的帶領(參詩119:49-50;王下6:14-18;太26:53)。
以斯拉那信心禱告的手,激勵百姓憂患與共的宣告,以及警醒看守的意志,就是一支精銳遠征軍必備的條件;換句話說,也唯有「神與人」和「人與人」的戰鬥三角型,才是克敵致勝的方法(參賽30:1-3;徒12:5-17)。故教會事工的宣佈和代禱,應當緣於如此的思維模式。
三、以禱告的手,記念所拜的神
走過千里迢迢之路,來到神儀已久的故土,那時以斯拉等人的心境,似如上行之詩所言:「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詩124:8;箴21:30-31)於是略作休息、清點和安頓之後,透過燔祭和贖罪祭的方式,獻上對神的感恩和立志,來服事經營神的殿。
從以斯拉返國前後禁食和獻祭,體悟了籌畫是屬於人,但成就乃屬於神的;這是屬神的人所應有的共識和作法(參箴16:3,21:30-31;徒13:2-3)。今教會的事工計畫和推動,感恩和祈求禱告的手,是不能忽略的;亦即要強調禱告、再禱告的心,因為這是仇敵環伺、埋伏的時候(參可9:28-29;弗6:11-13)。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