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報804] 原來,祂的愛一直都在 (上)

文/施叡

平凡的信仰生活

我的父母來自不同信仰的家庭,因工作相識相戀進而攜手成為彼此人生的伴侶。父親來自傳統信仰的大家族,即使在當時的農村環境,因接受到相對較高教育的薰陶,對於人、事、物各方面的想法均較為開明與理性,然而在傳統祖先敬拜的家族倫理的制約與壓力下(至少在我們成年前與祖父母尚都在世的前提下),對於兒女接觸基督信仰的態度底線便為淺嚐即可,受洗免談!而母親也在這樣的共識原則下,自我幼時便在每星期六(當時的星期六仍都要在上午時段上班上學)下班後,匆匆將我從學校(幼稚園或之後的小學)接回帶至身邊,再趕來教會參與安息日聚會。然而當時年幼的我對於大人們的講道自然沒有那個程度與耐心來領受,待我進入小學中年級具有一定的智識能力時,母親曾嘗試讓我參加宗教教育聚會,但都因怕生的我哭鬧、甩脾氣抗拒而作罷,遂改以藉由提醒與叮嚀的方式讓我謹守神重要的誡命,例如不可吃祭拜的供品(尤其是除夕回爺爺奶奶家過年時,在飲食上都要問過母親同意後方可進食)、不可吃有關血類的製品(例如豬血糕)、不可拿香拜拜等等…….幼時的我雖不明白這些嚴禁行為的意義,甚至還會惹來爺爺奶奶不開心與其他長輩的閒言閒語,但從小與媽媽較為親近的我,仍會乖乖遵從母親的叮嚀,切記著不可讓母親口中的主耶穌生氣。

 

小學高年級時,母親在宗教教育教員再度的邀請下,以各種懷柔的方法讓我獨自去參加了宗教教育(學籍年齡可能等同目前臺北教會的少甲班)的聚會,當時心中尚存有能在教會認識新朋友的期待,不料竟反而感受到他人的刻意分類孤立與冷言冷語(例如你怎麼不會翻聖經啊!你爸爸媽媽是誰啊?沒聽過耶……),心中難受之餘,同時也告訴自己再也不要來這令我討厭的宗教教育聚會,母親不知其中緣由,只仍當作是我怕生,倒也不再勉強我去參加宗教教育聚會。 雖然有時會在安息日聚會看到同齡的宗教教育學員在會堂前獻詩或見證分享,內心不是沒有悸動,甚至在心中還跟主耶穌對話,說我也想上台幫祢說話或獻詩,而且一定講得比他們好呢(以牙還牙報復性的酸葡萄心態)!進入國高中後,因課業補習與聯考升學主義的壓力之下,星期六與母親一同前來聚會的次數只剩屈指可數。

 

大學選取就讀科系時,不經意表達出對當時披有神秘面紗的心理相關科系有高度的選讀興趣,不料卻有親友或教會長輩對我就讀哲學或心理學相關科系的選擇,表達反對的負面意見(理由不外是念心理的學生身心狀態好像都異於常人或思想上會抵擋基督的福音等未經查證的片面之詞),因此反倒造成自己莫名的反彈,堅定了主修心理系的選擇。接觸到多采多姿大學生活後,思想上對原基督信仰的叛逆性愈發強烈,縱使有參與大專班靈恩會與零散的團契聚會,甚至領受到了寶貴的聖靈,然而心中總是有無以言喻的信仰疏離感,畢業後進入軍旅服役,複雜世俗的侵擾表面上好似更加劇了基督信仰維繫的難度與危機。

退伍後,已屆適婚年齡,因仍未接受洗禮,母親暫也不方便請教會婚介協助,父親此時對我信仰的態度雖已可接受由我自己選擇,但由於內心對於婚姻自主的堅持與嚮往,反倒以消極、軟性暫不接受洗的方式,來阻斷母親與教會主內聯姻的介入,崇尚自由戀愛的我,遇到自認夢寐以求的感情歸宿,早已活在心中的主耶穌,在我自認甜美的時刻,終於顯明祂的愛,出手阻斷即將讓我真正離開神家的屬世戀情,也讓過往的一切重新詮釋…

生命的體悟信仰的轉折

主耶穌的安排果真在人的意念之上、意想之外、善意之內!

 

當時自認追求的感情,看似將走入終成眷屬的完美結局,心中得意、滿意、甜蜜等幸褔指數甚或破表,內心卻夾有無法壓抑的絲絲不安與失落,在幸福的當下,那是一種說不上的掃興阻力!在過往諮商心理學訓練下,感受異常敏銳的我逐漸發現第三者的存在軌跡,終至女方承認並堅決提出分手,影視劇的情節,戲如人生般地成為悲劇主角,尷尬對應的卻是無法抹滅的傷痛,過往助人的心理學專業,反倒成為執著的包袱,怨天尤地,恨人憤世,點名遷怒,終於輪到主耶穌…,主耶穌我好…難過…這就是感情被背叛的感覺嗎?在那似要向主洩恨的瞬間,我剎那同理到神對背棄祂的以色列選民的那種感受!也逐漸釐清原來先前伴隨在自認幸福的那陣不安就是「主耶穌你同意我感情歸宿的選擇嗎?」、「主耶穌我會帶她來信主的,你祝福我的婚姻嗎?」、「主耶穌你讓我知道這樣好不好啦?」、「主耶穌我喜歡她,我想跟她永遠在一起!可以嗎?」、「主耶穌你說說話啊,我可能會因此要離開祢了…」

 

掏心掏肺的付出換成撕心裂肺的的傷害,確也將封塵已久的心靈,重新振盪出該有的溫度與清明。如聖經所言,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3:15~17),原來自認自己只是形式上的長年慕道者,這種不冷不熱跟膸母親的信仰狀態,其實憐憫的神早已做好因應,藉由不願放棄兒女信仰的母親引領至教會,縱使聚會靈修不足,主卻知道這樣個性的我最適合在純真時期將對神的概念如種子般植入,等待適當時機與聖靈的運作方能活化種子的生命力。面對自我選擇的感情的那種莫名不安感,正是主已住在我心的發韌與明證,神在婚前這樣出人意料的安排,傷痛中竟帶有解脫,憤恨中重新領悟,原來心理學的知識不是要讓我挽回屬世的感情,而是在激盪、重拾動能後,看清在過往平凡的人生,都有主耶穌的帶領與陪伴!

 

原本屬世操練的服役生涯,因為大學主修科系的緣由,被選派到軍團心理衛生單位,進行心理輔導,延續了大學所學的專業工作,過著比大學時期更單純專注的生活;當初因唱反調而主修的心理學,也未因人本自由、存在主義的學術風氣產生挑戰聖經真理的高談闊論,反倒習慣年幼時獨一真理的思維脈絡;過往定睛在人的行為,不願參加同齡的宗教教育(當初他人造成自己不舒服的用語,其實為孩童純直的自然表現,長大後已理性釋然,不再拘泥鑽牛角,也更能警惕自己勿在言語中讓他人跌倒),心中偷偷羨慕宗教教育的台上獻詩與見證,30多年後的今天站在這裡,原來是主耶穌成全當初的心志,深藏已久卻無法抹滅的旋律再度於心中響起,原來「耶穌愛我,我知道!」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