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報881] 路得記—小城故事(七)

完整版週報電子檔請下載:

  第881期0416.pdf (857.1 KB, 50 次)

文/林賢明

第二幕 真平安的家

四、本文:

(一)人雖悖逆,神仍恩待

飽嘗辛酸的拿俄米,在經歷了一連串生離死別之後,以祝福口吻對著二位媳婦說:「願神恩待你們。」(得1:8)這種在極盡潦倒之餘,能夠由衷的說出來,乃是對於神的屬性和作為,有著無比的信心,如同大衛之詩所言:

主啊!你本為良善,樂意饒恕人,

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你的人。(詩86:5)

以利米勒以幾近悖逆的心,舉家來到異邦尋求新的發展,期間雖然心存寄居、也遭遇了苦難;但是神仍然恩待這個心懷二意的家庭。這是拿俄米深刻體會的,遂由衷的期望神,亦能恩待無倚的兒媳二人,因為「神常施恩給認識祂的人。」(參詩46:10)

人生本是苦海,是魔鬼所轄制的世界(參創3:15-19;羅5:12;路4:5-6);故從肉體、精神和屬靈層面而來的勞苦、愁煩…等,時時刻刻纏累在人的身上(羅8:22-23)。因此,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如同以利米勒在摩押地的遭遇;惟神默然愛我們,必能恩待凡求告他的人,因為「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參番3:17;賽42:3;太12:20)

(二)人有不捨,神是至寶

人是感情的動物,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惟有時人們郤只會專顧自己(參提後3:2)。因此,當拿俄米說:「我的女兒哪!回去吧!為何要跟我去呢?我還能生子作你們的丈夫嗎?」(得1:11-13)俄珥巴遂選擇了自己的需要。路得,本著「不捨的心」,跟隨茫茫前路的拿俄米,乃是「幸福誠可貴,信仰價更高」的意念;這是俄珥巴所無法識透的。換句話說,路得看似放棄了眼前的一切,郤是擁有最為豐盛的未來,如同保羅所見證的:

似乎憂愁,郤是常常快樂;

似乎貧窮,郤是叫許多人富足的;

似乎一無所有,郤是樣樣都有的。(林後6:10)

路得跟隨拿俄米蒙福的事蹟,與主耶穌選召門徒的時候,都有一個共通特點,即「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又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4:20;16:24)如此撇下自己所有來跟從,今生必得百倍,來世必得永生(路18:30)。因為:

信仰和事奉的選擇,

往往都是要拋開所有的。

昔日年輕財主憂憂愁愁的走了,就是放不開屬世的一切所得,進而捨棄它來跟隨主耶穌(太19:21-22)。保羅的事奉生活,則不然!因他以主基督耶穌為至寶,將萬事當作有損,並鄙視為之糞土一般(腓3:7-8)。

(三)人之堅信,神必眷顧

路得之所以放棄一切,定意跟隨拿俄米歸回故鄉,乃因她有一顆堅定的信心。在那遙遠的摩押地,雖然未曾看見伯利恆的大豐收,郤相信神已賜福予當地的百姓,如同婆婆拿俄米之見證:「神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

有了如此堅固信心的路得,遂而表明「除非死能使妳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的降罰與我」的決心(得1:17)。相對地,俄珥巴似乎未將此事放在心上,致使她在抉擇的思考上,只偏重於當下之問題;故信心的表現,乃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更是得神喜悅和同行的關鍵(來11:1、6)。

路得,因著信離開了本地、本族和娘家,並且往將來不知會有怎樣發展的地方;此境似與信心之父─亞伯拉罕,有許多神似之處(參創12:1;來11:8)。另,她的信心表現,也與摩西有幾點相似,即寧可和拿俄米同受苦害,也不願留在摩押地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乃想望所要得的賞賜(參來11:25-26)。基於此,路得蒙福乃因──

以信心向著未來直走;

以行動踏上伯利恆的土地;

以孝心拾取麥穗、同嘗恩澤。

於是,默然愛我們的神,不斷地引領、開路,並且有著極為美好的安排,使路得在異鄉深受眾人的愛憐和關愛,最後以嫁給當地大財主波阿斯,為佳美信心的最好賀禮。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