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週報電子檔請下載:
週報第936期.pdf (1.1 MB, 21 次)
文/溪畔
摘自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臉書粉絲專頁2023.3.18貼文
其一
在感情的路上你給過或給了什麼?假如是物質類的,那你覺得要給到幾歲?退休嗎?
如何從有形的世界轉往看不見的世界?
一直以來從能看到的外在轉往到體會內心的感受,一直是我們練習揣摩的功課。孩子以自己真實的身高,只看得見他們看見的世界,只相信他們所相信的事情。
但如今能跟你談感情和談婚姻的是一個成人,這都是很抽象很主觀的事,這個成人可能遍及分成二十幾、三十幾、四十幾歲…。你想,在每個年齡層裡的對方可以給你什麼?
給予,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因為它牽引了對彼此的大腦期待,而大腦對於期待「給予」或「被給予」這件事本來就發生在你認識對方以前,這事卻往往逼著你自己每天想行神蹟,或是每天想用神蹟走完人生路。因為他/她給的,不是你想要的。
像極了神對我們說:我不喜愛燔祭。(燔祭都是祢自己設立的規條,現在按照時間獻給祢,又說不要了)
我們試著想一想大概從幾歲開始我們漸漸把看得見的轉往看不見的、把外在守規矩轉往內心良善呢?然後就要開始練習給予。
摘自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臉書粉絲專頁2023.4.18貼文
其二
你是給你覺得好的東西還是給對方要的東西?這東西是看得見還是看不見?
很多時候的爭論在於:你要的我無法給,我給的你又不要。
像極了我們小時候在心裡的聲音:父母不懂我,也不安慰鼓勵我,只是問我考試如何、功課如何。這樣的聲音不知不覺可能帶進了感情和婚姻,在給予的事上掙扎、徬徨、受傷。
給予,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它包含了內心的「揣摩」跟「明白」的「看見」;就像我們在信仰路途中與神的關係。
每天練習寫下我「想給予」對方的事情、感覺、東西、具體或抽象都可以,把這些寫好的小字條收集在漂亮的小籃子裡,不一定要先做到。每週末二個人各自打開對方的小籃子,細細體會一下這七天你喜歡對方「想給予」的字條,按照自己喜歡的順序排列,排列的同時,看看自己喜歡的內容哪幾個是符合真理的,就把它置頂。然後拍下,留給自己。照這樣每週一次調整順序,大概二個月後,就可以揣摩出自己期待對方給予什麼的大致模型。
看著這個模型來歸類哪些是物質的、哪些是內在的。你問問自己,這些期待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
做一題數學都需要花時間演算,何況是內心世界複雜的期待?
當你有體會過願意學習這麼難的課題只因為你珍惜對方,在 神的眼裡是如此的不捨,而進入你們的感情世界,祂不幫你要幫誰呢?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