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週報電子檔請下載:
週報第875期.pdf (2.2 MB, 21 次)
緒論
路得記在聖經中,雖然是屬於生活化的短篇,郤是最為美麗的書卷之一;有人譽之「希伯來文學中的珍珠」。作者(猶太人傳統上認為是撒母耳)以「散文的結構」、「詩的印象」,透過路得、拿俄米和波阿斯、使女等人,以及伯利恆長老、鄉親的見證,闡明了「愛人者神必愛之」、「愛人者人恆愛之」的真義;並藉由家庭、家族和小城之間的互動,流露出「律法之愛」的圖畫,即-
以「田園為背景」;
以「收割為素材」;
勾勒「愛人如己」的生活;
闡揚「贖業至親」的預表。
路得,來到波阿斯的麥田拾取麥穗,並且受到眾人的眷顧,乃表明世人在現實的生活當中,雖然有著「貧、富」或「貴、賤」之別,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不能只有為了「自己活下去」而已,更要有「基督團契」的精神(參申15:11;箴19:17;林後8:13-14;羅12:13),如:
處處關懷別人;時時為人著想;
常常幫補缺乏;時時一味款待。
壹、本書的意義
從本書的記載,不僅提供了「大衛家譜」,也顯示當代信仰仍保有之觀念,如:
「敬虔和信心」;
「親屬買贖者的義務」;
「救恩範圍及於外邦人」。
本故事發生在士師時代的末期,有些猶太的古聖經裡(七十士譯本、武加大譯本),它被列為士師記的附錄;可謂是風雨中的寧靜時分,也是亂世中的一股清流。當然也被列為撒母耳記的導論,為「遵行律法」、「謹守節期」的背景,提供了美好的見證和影響。本篇計區分為四章,每一章一再地強調了:
唯有真神,才是希望;
唯有律法,才是真愛;
唯有真神,才是安慰。
貳、人物家譜簡介
|
律法的執著 |
信仰的生活 |
以利米勒 |
鬆弛、沒責任 |
沒信心、未求問神 |
拿俄米 |
回歸、盡諸般的義 |
信心、愛心、盼望 |
路 得 | 順服、盡諸般的義 |
同行、同住、同得 |
俄珥巴 |
沒有感受 |
心懷二意、硬著頸項 |
波阿斯 |
堅立、盡諸般的義 |
柔和慈愛、憐憫恩典 |
至近親屬 | 輕忽、沒責任 |
重利益、沒信心 |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