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報861] 忘了怎麼飛

[完整版週報電子檔請下載:

  臺北週報第861期1127.pdf (1.1 MB, 28 次)

文/高春霖

摘自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臉書粉絲專業2021.11.23貼文

當我們信主受洗之後,神對我們的要求就是「祭司」的心志,開始過著為自己、為別人代求的生活。這樣的身份受洗後已定,不容改變。聖經說:祭司既在民中為首,就不可從俗沾染自己。(利未記21:4) 。

身為祭司,要看重自己的身份,不要過著人云亦云、聖俗不分,以至於沾染自己。「民中為首」這句話,讓我想起「雞與鷹」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印地安人打獵時不小心獵殺了母鷹,於是獵人環顧四周,真的在懸崖上看見一老鷹的窩。爬上去之後,看見一個老鷹蛋。基於印地安人的傳統,與大自然共存的永續觀念,他們覺得要負起幼鷹撫養責任,於是大夥兒將老鷹蛋帶回去。

這蛋要怎麼孵呢?放進母雞的窩好了,因為母雞是世界上對於任何小動物都可以不分彼此,願意去愛護的動物。這老鷹蛋就跟著其他雞蛋一起被母雞孵化了,然後故事正式開始。

母雞一如往常帶小雞們和「小鷹」一早就到雞窩外「抓抓土、啄啄蟲」。小鷹在雞窩孵化,一直以為他就是「雞」,因為媽媽說他是雞,所以他就接受他是雞的事實。但是,小鷹心底總有個疑問:「為什麼我長得跟別人不同?」「為什麼那幾條蟲別人都吃得津津有味,我為什麼老是想吐?」「為什麼我的叫聲不一樣?」「為什麼我這麼『醜』?」「為什麼…….?」還好媽媽說我很漂亮,不要理別人的看法。」。但是「為什麼我老是覺得很餓?」

小鷹漸漸長大,小雞也變成大雞,但是小鷹的塊頭就是高人一等,讓他更覺得自己是不是「異類」?

慢慢的,小鷹漸漸地被雞、被環境同化,讓他開始思考像雞、行動像雞、追求像雞,他也不再去想自己為什麼與眾不同的問題。

有一天,他們跟平常一樣地在抓抓土、啄啄蟲時,突然聽到天空一連串響徹雲霄、極為雄壯的鳥叫聲,大夥兒抬頭一看,見一隻「大鳥」在極高的天空盤旋,飛行姿勢極為優雅。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問:「那是什麼鳥啊?」沒人知道!

後來雞媽媽就說話了:「那啊!是我們鳥族的驕傲,叫做『老鷹』,但是我們是『雞』,雞一輩子都不會變老鷹的,所以別看啦!還是繼續跟媽媽抓抓土、啄啄蟲卡實在!」

這隻長大的小鷹,雖然極為羨慕,卻也不敢胡思亂想,於是告訴自己:「也對!我是『雞』,我一輩子也不會成為『鷹』,別想了,還是務實一點,繼續找蟲吧!但是好餓啊!為何怎麼都吃不飽?

故事的最後,說到這隻雞窩裡長大的鷹,一輩子也沒有飛起來!

聖經裡的四活物中,「鷹」代表屬天。因此我們都是屬靈裡的飛鷹,但是飛鷹需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肉,只吃蟲(追求世俗)是不會飽的。要能飛得起來,需要大量高蛋白高營養的「靈糧」(聖經神的話)。今天我們在「雞窩」(世俗)裡生活久了,會不會已忘記自己屬天的身份?甚至忘記「祭司的職分」?

「民中為首」,是指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之中!也就是具有屬天「飛鷹」的身份,是應該能展翅飛翔的。能展翅飛翔,代表要過著「離地」(離俗)的生活。今天我們若能認清自己這祭司職份的人,就應該要分別為聖,「不可從俗沾染自己」。因為一但從俗沾染了,就飛不起來。

飛鷹身分的你,飛得起來嗎?忘了怎麼飛嗎?到聖經找答案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