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報877] 路得記—小城故事(三)

Notice: Uninitialized string offset: 0 in /var/www/html/wp-content/plugins/hacklog-downloadmanager/includes/hacklogdm.class.php on line 778

完整版週報電子檔請下載:

文/林賢明

肆、本書地位與心得

在希伯來文聖經裡,路得記列在聖卷(Writings)裡的第三部份,和舊約五卷(又稱彌基錄Megilloth)聯在一起,其中四卷是雅歌、哀歌、傳道書和以斯帖記;本書被列為第五卷,依據他勒目法典(Talmud為一希伯來名詞,意為軸卷),也曾一度列為首卷。彌基錄的組成,作為一年五個特別場合或節期裡,在會堂中向會眾宣讀,如:

雅歌,誦於逾越節;

路得記,誦於五旬節;

哀歌,誦於埃波月九日耶城被拆毀;

傳道書,誦於住棚節;

以斯帖,誦於普珥節。

今,特藉各篇之心得分享,重溫路得記一幕又一幕感人的故事,以因應「人際關係陌生和疏離」的世代(太24:3-12;提後3:1-7;帖後2:2-4),並領受「小城故事」之指導,讓基督救贖之源、濃郁的真愛,進入你我之間,同享主愛芳芬,亦即:

個人信仰態度,以神為心;

家庭經營作法,以愛相繫;

人際關係互動,以義相待;

屬靈應許心態,以信為念。

第一幕 浪子的家

一、經文:得1:1-5;19-22

二、鑰字:

「士師秉政……遭遇饑荒」;

「往摩押地寄居」;

「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他兩個兒子」;

「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

「二人同行,來到伯利恆」;

「正是割大麥的時候」。

三、經句:

他們到了伯利恆,合城的人就都驚訝!婦人們說:「這是拿俄米嗎?」(19)

四、本文:

在介紹故事中的主角──摩押女子路得之前,作者特別詳實記載了「當代的信仰」;此一目的,在於說明神是一直恩待祂的百姓,從來沒有離開或拋棄他們,如同經上所記載:「即或有忘記的,我郤不忘記你。」(賽49:15)。只因為以利米勒高估自己、看重眼前的需要,輕忽了神的慈愛作為(參詩30:5,56:8),遂硬心選擇了舉家避難東遷,並且以四、五天的時間,經過了崎嶇不平之路,來到外邦摩押之地寄居;最後以淒涼孤寂收場,落得寡婦重返伯利恆的家園。

人的選擇,往往是為了填補心靈空虛,或是逃避責任;看重物質需求的以利米勒,就是這樣的人。他在國中(指猶大支派所在地)處於饑荒的時候,放下了應負的責任,帶著妻小和財富遠走他鄉,離開了神所賜福的糧倉之鄉──「伯利恆」。

然而,人的任何打算並不能代表保證(詩146:4;雅4:13-15),寄居摩押十年之久的光陰,竟然是一無所得,只換來孤伶伶的寡婦三人;如同拿俄米所言:「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滿滿的出去,神使我空空的回來。」(得1:19-21)。

以利米勒壯志未酬而死於異邦,二子仍如其父留在他鄉,並以英年早逝留下了三個無倚的寡婦。此一慘痛的變故和教訓,致使拿俄米恍然大悟,立志歸回神的懷抱,過著新生命的生活;故以利米勒家的遭遇,似如舊約版的浪子故事(路15:20),著實吾人省思!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