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報886] 路得記—小城故事(十一)

完整版週報電子檔請下載:

  第886期0521.pdf (4.4 MB, 27 次)

文/林賢明

第四幕 婆媳情深

一、經文:得2:17-3:5

二、鑰字:

◎ 「願那人蒙耶和華賜福,因為他不斷恩待活人死人」

◎ 「與使女,常在一處拾取麥穗」

◎ 「仍與婆婆同住」

◎ 「我不當為妳找安身之處,使好享福嗎」

◎ 「妳要沐浴抹膏、換上衣服,下到場上」

三、經句:凡妳所吩咐的我必遵行(3:5)。

四、本文:

在拿俄米回到伯利恆之後,最能感受到「患難見真情」、「婆媳情深」的親情,尤其是路得對婆婆拿俄米的恭敬態度。她,在出門之前,必向婆婆說明今天的去處,如「容我往田間去,……拿俄米說:『女兒阿,妳只管去。』(得2:2)」回家的時候,婆婆也蠻關心路得一天的情形,譬如「妳今天在那裡拾取麥穗,在那裡工作呢?願那憐恤妳的得福!(得2:19)」令人感動的是,路得─

不但能夠在禮儀上,

有禮有節的尊重,

更能體恤婆婆的需要。

「路得把所拾取的帶進城去,給婆婆看,又把她吃飽了,所剩的給了婆婆。(得2:18)」身為婆婆的拿俄米,有了這樣的好媳婦,對於晚年生活和起居的照料,是沒有任何後顧之憂。此時的她,沒有為自己著想的私心,反而念及路得今後應有的歸宿─「安身之處」,好好享受女人婚姻的幸福。

婆婆一心一意為了媳婦往後的生活,有著尋找一個美好歸宿的打算,於是指導她如何暗示波阿斯,使之善盡律法責任,以明正言順迎娶路得為妻子(得3:1-5)。這樣的作法,令人敬佩她的無私和真情;於是婆媳二人,彼此關懷、尊重的互動,烙下了婆媳情深的美好畫面,因為─

相互關心,使無助變為希望;

相互照料,使缺乏變為豐盈;

相互扶持,使軟弱變為剛強。

1.真愛,搭起真情的社會

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賙濟貧窮的,不致缺乏;佯為不見的,必多受咒詛。(箴15:17;28:27)

這兩段經文流露出真愛的效應,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更為親切而真實,也反映了路得與拿俄米之間,那種特殊的婆媳情誼。尤其是路得從早晨到晚上,整天勞勞碌碌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使年老的拿俄米得以溫飽,並使生活能夠早日的穩定下來。所以,把拾取的一伊法大麥(約合20公升,此收穫是很難得的),帶進城回到家裡。

另,路得在麥園同波阿斯的僕人們,共享一頓相當溫馨且甘甜的晚餐。在她享用愛餐之際,仍然念及婆婆的晚餐問題;因此,把所剩下的餅,特別為婆婆準備而帶回來。這種孝敬奉養的真愛動作,搭起一座真情的橋樑;這與耶穌時代的奉養觀─「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就可以不孝敬父母。(太15:5-6)」作一客觀的比較之下,路得的確是很成熟;因為這是律法的精神,即愛人如己的表現(加5:14)。基此,真愛是貼心的表現,是實踐神旨意的具體作為,誠如經上所記:「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6:2-3)」。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