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報892] 以斯拉記(一)

完整版週報電子檔請下載:

  週報第892期.pdf (2.1 MB, 27 次)

文/林賢明

緒論

猶大人,不管面臨著何種困難和危機,神一直都在他們身旁,控制著整個局勢的發展,給予母愛般的呵護和幫助。有一首詩歌名為「海邊的腳印」,他的歌詞內容,恰如其分地說明了,神和猶大選民之間的關係:

以為一生都是獨自走過,郤不知主都在身邊;

以為一生都是孤單寂寞,郤不知主隨時幫助。

主阿!求你帶領我的一生,像那海邊的腳印;

主阿!求你牽住我的雙手,像那海邊的腳印。

以色列家─即猶大人,是神所揀選的獨居之民、神的百姓。在其歷史的遞嬗之中,看似出於人事的變遷所演成,郤都在神奇妙的計畫裡,如同以斯拉的頌禱:「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祂使王起這心意,修飾耶路撒冷耶和華的殿。」(拉7:27),而使他們在歷史的軌跡裡,得到許多不同的教訓和意義。

值此,從本卷史料的相關記載,了解領導者應當如何體察神的旨意,並且具有勇敢犧牲、百折不撓的精神,為恢復「聖殿─信仰」的職志而努力。故查考本卷相關經訓之後,對於未來經營教會事工方略,恢復「屬靈聖殿(教會)」的榮耀,確有著莫大的指導和幫助;基於此,特將本卷主題定為─更新的方法

 

一、人物簡介

以斯拉,是猶大人被擄歸回時期的宗教改革家。根據他的家譜顯示:「列載於大祭司亞倫和撒督的世系。」(拉7:1-5;參代上6:3-15)故具有大祭司的尊榮血脈;他又具有崇高的文士身份(其職責並非新約時代的抄寫員),是一位對於神的律法和誡命,有著深入的研究,且是學識淵博、見識廣闊的人。

主前458或457年波斯王亞達薛西在位時,以斯拉率領第二批約2000人(男丁1754人),自巴比倫返歸耶路撒冷。此時,聖殿已修建完成(主前516年),惟事隔達五十八年之久,耶路撒冷的城牆仍然荒廢,故和尼希米二人同心努力,重建城牆和信仰復興。另以斯拉奉王之命,負責教導神的律法,以恢復猶大人原有的社會特色。

 

二、時代意義

以色列史,一部帶有啟發和教訓的選民信仰史;同時也是救贖經綸的告白書。她從流浪漂泊的「列祖史」,開啟迦南應許的鑰匙,又從被擄異邦的「回歸史」,烙下迦南應許的根基(參申26:5-9;代下36:20-23;詩105:8-11)。

以斯拉,藉著古列的「懷柔」政策綱領(參賽44:28),回歸到應許之地──耶路撒冷,重建了「摩西律法的權威」,正如神對亞伯拉罕所言:「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與你立約。」(創17:1-2)同時也為應驗耶穌基督的事工,立下了圓整性的共識和基礎(路24:44;來10:7)。

 

三、經卷定位

被擄之後的猶大人,先後發表了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等三部歷史性的經典,對於國破家亡的省思和檢討,有著深刻的印象和努力(參耶哀3:39-41)。其間以斯拉和尼希米等人,對於宗教復興的力量和方法,即律法的研究、推動和落實,也就不餘遺力了;故以斯拉記有「歸回療傷」、「重整信仰」的指導作用。

就「被擄歸回」、「重建信仰」而言,以斯拉是繼所羅巴伯重建聖殿之後(B.C.516),做好「心靈改革」的補強工作,也是爾後尼希米重建聖城(B.C.445),鋪陳「儆醒預備」的前置作業。更重要的是,藉由「歸回和律法」的互動,她具有以下的更新意義:

(一)對內牧養上:

1.剔除拜偶像的餘毒惡習。

2.恢復王國統一的大美景。

3.確立先知預言的神聖性。

4.重建民族性的特有文化。

(二)對外拓展上:

1.傳揚希伯來信仰的文化。

2.彰顯耶和華聖名於異邦。

四、本卷大綱

(一)硬體聖殿的重建(一章~六章)

神的旨意和帶領(一)

人的配合和動員(二)

事工共識和努力(三)

事工評估和防範(四)

事工激勵和再造(五)

合神旨意和悅納(六)

(二)軟體信仰的復興(七章~十章)

求神同工的重要(七)

求神保守的可貴(八)

求神激勵的力量(九)

求神寬恕的更新(十)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