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報913] 【聽,用心聽】(七)

完整版週報電子檔請下載:

  週報第913期.pdf (2.3 MB, 16 次)

文/如鹿

摘自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臉書粉絲專頁2022.10.18貼文

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之三  「趁孩子年幼進行『我訊息』溝通

輔導工作裡時常觀察到許多的狀況都是從童年時的經驗所累積,或因為童年時期沒有被正確的對待,或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有狀況,使得個案在一點一滴的累積中漸漸產生了問題,能夠從幼年期就有正確的良好對待和教養,對於情緒的穩定及行為的正確性,有很大的幫助。

幼年時期需要被建立的是常規,當孩子能夠自己使用餐具開始,應該給予固定的座位和座椅,這樣的過程不只是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更是建立其用餐的行為模式。手眼協調佳的孩子,因為發現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會較有自信;各樣的日常生活能力包含睡覺,也需要固定的時間、地點或流程,讓幼兒的身心在一個規律的軌道上。擁有自信心並且規律的生活作息將讓他們的情緒朝向平穩的發展。

教導這個年齡的孩子,父母必須想辦法用幼兒能夠理解的語言和肢體表達,並確定孩子的理解是正確的,這樣的過程就是在累積「表達父母的我訊息」之經驗和方式。所謂的「我訊息」就是將要表達給孩子的想法很清楚的傳達,還有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感受和想法,與孩子溝通時具體的描述問題,指出可能發生的結果,然後說出感受。

具體描述問題並且表達感受,幼兒真的能夠懂嗎?不要小看真神造人的工作,正常的孩子是可以從父母的眼神、聲調、表情和動作了解他們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

例如孩子吃飯時不專心,可以看著他們的眼睛告訴他們,吃飯時要將食物放入嘴巴,慢慢咀嚼後吞入,在完成碗內食物的食用後,才可以從餐椅下來;如果他們沒有這樣做,可能會發生嗆到,或者尚未到達下一餐的時間,會感覺到肚子餓;當然沒有將該有的份量吃完,餐與餐中間不提供點心;而父母對於他們嗆到時,會有的擔心也要讓他們知道這些應該有的表現經過具體且反覆的提醒,幼兒就會理解甚麼是正確的行為。

吃一餐飯而已,需要講這麼多?

自孩子是幼兒開始,父母就能夠這樣的與他們對話,除了能磨練出耐性,更會漸漸習慣在表達之前,先理解自己的心理感受。孩子的行為對父母的影響程度,需要父母自己察覺,才能具體地說出來,趁孩子年幼時,練習好好說話,培養溝通能力,這些練習,都是為了在他們漸漸懂事的過程,能夠因為父母明確清楚的表達,將神的道理刻在他們心上。

摘自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臉書粉絲專頁2022.10.25貼文

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之四「幼兒期開始發展情緒控制」

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除了聖經及信仰內涵的知識性教導之外,更應該讓他們從幼兒時期,學習恰如其分的展現基督徒應有的待人處事態度,而這待人處事的態度,包含了情緒控制。

大腦結構中有個稱為杏仁核的部位,自嬰兒出生後便開始運作,屬於反射式的自我保護機制,直接掌控情緒和行為,因此當父母或主要照顧者以嚴厲的眼神、強力指責的語氣或尖銳的聲調對待幼兒時,都會讓杏仁核被啟動,此時的幼兒就會出現大哭、大吵或大鬧的情緒反應或激烈的行為。

為了讓幼兒不出現這些情緒失控的反應,父母和主要照顧者的情緒控制很重要,時時記住雅各書1:20「人的怒氣,不能成就神的義」,也要多禱告靈修勒住自已的舌頭,讓自己成為溫柔且懂得控制言語表達的成熟大人。

除了大人本身的努力,也應該協助孩子自嬰幼兒時期便發展情緒的控制能力。

情緒控制與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有關,前額葉皮質負責身體及情緒上的調節、創造力、判斷能力、處事彈性、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前額葉皮質從幼兒時期建構後會一直發展到廿多歲才完成。 建構和訓練幼兒的情緒控制,包含肢體活動及練習用語言表達情緒兩個部分。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爬行對嬰兒相當有益處,對於嬰兒來說這是很高階的大腦運作,同時進行左右手及左右腳的動作,將會促進腦部的發展,當然就包含了刺激控制情緒的前額葉,所以主要照顧者切記不要總是將進入爬行期的嬰兒抱在懷裡或坐在嬰兒車裡,應該讓他們多多的活動。若是嬰兒時期沒有太多爬行的孩子,也不用過於擔心,可以設計一些爬行才可以進行的遊戲,游泳或者從事各類的運動。

當孩子有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能力時,就可以開始帶著孩子認識和練習表達情緒。認識情緒,可以借助繪本或情緒卡;而敘述的部分,則是可從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察覺自身的感受,譬如孩子在家中把碗打破了,可以幫助孩子表達出他正在經歷的情緒,是恐懼還是擔心還是甚麼?也可以使用聖經的故事,從一些人物事蹟中的個人或家庭面對的情境,與孩子談論這些人可能的情緒,以及後面產生的結果的關聯性,再高階一些的方式是請孩子重組故事,用不同的情緒面對這些事物或情境可能的不同發展。

發展情緒控制不是要孩子不要有情緒,而是學習了解情緒並且用適當的情緒面對生活中的各項情境,展現基督徒應有的待人處事態度。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