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週報電子檔請下載:
週報第917期.pdf (1.3 MB, 26 次)
文/如鹿
摘自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臉書粉絲專頁2022.11.15貼文
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之七
引導孩子感受恩典等候神
聽過棉花糖實驗嗎?
這是1972年由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開始進行的實驗,並且經過長時間的持續追蹤後,發現了實驗初期就能夠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成年之後有不一樣的正向發展,因此在2000年之後的一位作家,將這樣的結果寫成一系列的棉花糖理論,簡單的結論就是,能夠經由長時間等待而獲得棉花糖的孩子,有著更高的抗壓性及更高的成就。到了2018年之後,又有新的看法出現,加州大學相關的研究指出,孩子的自制力與家庭的經濟條件有關,而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的研究也認為,孩子願意等待取決於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延遲享受的訓練可以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中被培養。
延遲享受與信仰是否有關聯?提出一個較為極端的例子,聖經中一再地讓我們看到「末日近了」的訊息,教導著我們要耐心等候主再來的日子,但是一代接著一代,地球仍在運轉,這末世的應許在孩子的眼中,仍是尚未成就的事實,要讓他們學習預備自己,其實是有難度的過程。
棉花糖的實驗中,願意等待的孩子是因為他們相信,在這樣的忍耐後會得到應有的獎賞,並且在他們等待後,也的確拿到了應有的棉花糖,但是真實的世界一定如此嗎?
同樣的,我們要孩子從小願意等待屬天國度的降臨,必須要的就是讓他們相信,問題是年幼的孩子,如何從生活中得到的強化他們呢?
棉花糖屬物質,信仰卻屬於無形,在他們有限的經驗中,父母從生活中引導他們理解就成了重要的方向,而且孩子在10歲之前,基本上是很相信並且願意聽進父母給予觀念和看法。
讓他們感受到主耶穌的存在,除了聖經內容的分享之外,生活中所看、所聽及所觸摸的到的,都可以成為與他們談論信仰的內涵。家庭的蒙恩見證、屬於父母本身的信仰路程,以及孩子自身遇到的患難、醫治甚至是毫無磨難成長的過程,都是讓他們感受恩典與見證,認識主耶穌作為的方式。
延遲享受的訓練可以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中被培養,等候主耶穌的耐心是否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藉由感受體會恩典與見證而被建立呢?
摘自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臉書粉絲專頁2022.11.22貼文
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之八
等待是情緒控制的練習
為什麼要請父母與孩子練習等待?
除了#在等待中看重他們的進步,文章中提醒父母建立對事不對人的溝通模式,以及在#引導孩子感受恩典等候神,文章中提到的等待屬天國度的降臨外,也包含了生活中情緒控制的意涵。
願意等待能夠培養出耐心,也有機會讓自己習慣不是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會在第一時間就給予回饋,讓情緒的展現擁有一個緩衝的空間,或許就不會有太多的言語及行為衝動產生。
長期與孩子相處的人可能會發現,過去與現在的孩子相比較,現在的孩子似乎較無法忍受等待這件事情,可能的原因之一是重視孩子的父母幾乎隨侍在側,給予他們太多支援,需要和想要的甚至還沒想到的都已經準備好;請見#不要成為割草機父母;可能的原因之二是太早或過量的接觸手機電腦遊戲。
(上承第2頁)
多數的遊戲會有立即的回饋機制,讓使用者養成遇到刺激或任務,就要立刻有反應出相關的行動,而且多數的遊戲不會給予太多的思考時間,反應在瞬間必須完成,當腦部習慣受到刺激就要做出反應的模式,就容易產生未經過深思熟慮的狀況下衝動行事;也會在他們給予他人刺激,但沒有得到對方的立即反應時,感到生氣或沮喪,進而影響言語和行為。
受到刺激就要做出反應的模式,不只是孩子許多大人也有相同的症狀,思考一下,當我們把訊息運用社群軟體發出後,是不是看到已讀不回時,會讓自己有焦躁感?發出的臉書或IG圖文,沒有人按讚或回應,會讓自己有恐慌感?我們是否也都越來越習慣要有立即的回饋?
聖經箴言21章5節提到「殷勤籌畫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箴言21章23節也提到「謹守口與舌的,就保守自己免受災難」,都是勉勵我們不要急躁,要能夠有耐心的等待各種狀態後再行動。
對於孩子,主要照顧者不要讓孩子太早或過量的接觸手機電腦遊戲,是方法之一;對於大人,則是要學習遇到刺激時,給自己等待的時間,並在這個時間中察覺自己的感受以默禱方式向神禱告,當我們的腦部習慣了新的迴路,就有機會控制好自己的衝動情緒。
摘自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臉書粉絲專頁2022.12.6貼文
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之九
從遵守他律到願意順服神律
愛人的神,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於西乃山上頒布了十誡,並且在整個過程中,頒布了許多的律例典章,為的是讓人知道該如何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避免屬靈和屬世的生命受到威脅,並且在許多時候直接曉諭摩西,要他傳達遵守的人便能存活並進入神所應許之地,只是軟弱的人行走在曠野的路上,總會被眼前的困境與肉體的慾念羈絆而忘記神的交代,最後短短的路程竟然走了四十年。
看著聖經的描述時,是否曾為以色列人感到焦急和遺憾,甚至會為他們的硬心或不聽神的話語感到生氣?但是愛人的神,除了向摩西親自頒布了這些律例誡命,更用祂的耐心與深層的愛,並且揀選祭司教導、勸誡百姓,縱使神降下懲罰卻仍然願意原諒以色列人。神更一再的用祂的慈愛告訴百姓,只要遵行祂的律例,謹守祂的典章,就可以在地上安然居住,就可以得醫治,就得以存活。
要讓孩子遵守律例,需要教導他們甚麼是神的律例,常常提醒及鼓勵他們,並且協助他們願意遵行,讓他們理解,遵行的積極意義是能夠得到正向的結果,而消極的意義是避免受罰。
年幼的孩子對十誡能夠朗朗上口,卻不一定能了解,而遵行神的律例後之正向結果或避免受罰的體會也無法很具體地讓其體會,因此要以日常的他律作為起點,願意遵守並了解遵守的意義,漸漸的也可以養成自律。經驗上,自律的孩子面對事物的穩定度相對較高,在情緒的波動上起伏不會太強烈,當他們到了青少年階段,仍然有叛逆但相對會較好溝通。
孩子生活中面對的他律主要就是家庭裡面的規矩,從禮貌、生活禮儀、品格相關內涵 (例如:不說謊) 到遵守時間等,應該很明確的讓孩子知道規則,並且制定獎勵和懲罰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家中不論大小成員都應該一同遵守,養成在規矩和界線中的生活。大人遵守規定對於孩子是很重要的示範,孩子除了會因為大人也遵守而願意順服之外,更會感受到大人是重言諾的,對於說出口的事情會很負責的做到,將來在管教孩子時會得到他們的尊重,也能夠讓他們在進行溝通這個事項上較有意願。
大腦中的行為模式會由重複的反應建立,無論好的或壞的事情,同樣的事情做久了就很容易持續。對於10歲以前的孩子來說,主要照顧者讓他們知道遵守他律的後果,養成願意遵守的習慣,當他們開始學習並理解神的律法後,也較能夠開啟順服的開端。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