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報894] 以斯拉記(三)

完整版週報電子檔請下載:

  週報第894期.pdf (1.7 MB, 18 次)

文/林賢明

硬體聖殿的重建

第四章 事工評估和防範

正當全民一心一意為著信仰復興、重建聖殿付出之際,撒瑪利亞人隨即來到領導者之前,以帶著那種口甜如蜜、笑裡藏刀的假面具,要求給予協助和幫忙;然而,這種別有所圖的詭計,被所羅巴伯等人所識破和婉拒。

惟敵人並不因此作罷,反而變本加厲的賄買謀士,透過政治力的方式,給予重建聖殿的阻撓和壓力;猙獰的面目一天也沒有離去,迫使百姓的手發軟,於是從古列王三年(B.C.536)直到大利烏王二年時(B.C.520),才又恢復興建的工程,前後停工約有十五年之久。

一、堅持理念,決不予妥協

重建聖殿,是信仰復興的一環;也是墮落宗教更正的時機。撒瑪利亞人的信仰,郤是一種混合性的宗教,表面上似乎尋求同樣一位神,骨子裡仍是「但」和「伯特利」祭壇的翻版。從另一角度言,若有了敵對人士的參與,可以減緩阻撓的壓力,縮短重建聖殿的時程;惟領導者的堅持是正確的,適可避免引狼入室或是信仰俗化的危機。

重建聖殿、恢復崇拜,以及律法的完備和純正,是救贖經綸的源頭,這是輕忽不得的根基。今從教會歷史觀之,異教風俗(如敬拜殉道者或其遺物、馬利亞;教會內設置圖片、偶像、祭壇;聖地朝拜;修道主義;萬聖節、聖誕節等)或各種異端的興起(如諾斯底主義、孟他努主義;為死人禱告;相信煉獄等),已使神的教會俗化了(參西2:8,18,20-23;啟2:14-15)。故真教會應當堅持理念,決不予妥協。

二、勇於抗辯,決不受抹黑

撒瑪利亞人的陷構和抹黑(12-13),迫使百姓屈服在政治的干預之下,遂使重建聖殿的激情和熱潮,遽然手軟而沉寂了。如此一停,轉眼就是十五載,其間未見任何的抗辯作為,沒有像之前的但以理為哲士們的生命禱告(但2:17-18),也未如之後的末底改時代一樣,為了民族的命脈,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號,乃至穿麻臥灰等動作(參斯4:1-17),殊屬遺憾之處。

昔日彼得為了初代教會的發展,能夠免於政府當局的誤解,透過馬可之手撰寫了馬可福音,就是一種衛道的抗辯作法。今基督的信仰亦遭人的誤解,本會即被視為「不很嚴重的異端」,再再使福音的開拓、聖工推動,受到很大的阻撓。故當勇於抗辯,使眾人明白信仰的真象。

三、掌握情勢,決不可被動

信仰的重建,是先知的主要信息;也是對無知百姓的控訴。故先知書多處記載,神也以檢察官的立場,糾舉百姓諸多的惡行(賽1:18;彌6:2;何4:2);這些都是掌握情勢演變,所給予的適當處理。換言之,當眾人築壇獻祭之時,曾有懼怕鄰國之民的事實,除了保持驚覺性之外,對於可能影響我方的動向,當主動予以掌握因應為宜。

革來氏家裡的人,告訴保羅有關於哥林多教會的問題,就是一種情勢的了解和掌握(林前1:11),如同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有基於此,對於教會事工之策劃和推展,應當預判可能會遭遇的問題和癥結之所在──即市場調查分析,並予以客觀地評估和防範,期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五章 事工激勵和再造

當時猶大人重建聖殿的豪情壯志,立下聖殿根基的興奮之情,郤在面臨強大壓力之後,如同古人所言:「一股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下,萎縮在自我安慰的天地裡,失落了起初蒙召的目的和信心,於是只好轉向家園的重整,頓時家園成了各人生活的重心、心中的最愛。

在停工十五年的期間,百姓一直專注於個人的享受,惟努力撒的種雖多,收的郤少,致所需求的一切,總是缺了一個角、破了一個洞,無法心想事成。際此,B.C.520哈該和撒迦利亞先知的真知灼見,和那切中時弊的勸勉,劃破了黑夜的長空,帶來激勵、再造的決心(參哈該、和撒迦利亞二先知書)。

一、使神的計畫,在我們身上顯明

「那時,先知……奉神的名,……說勸勉的話。」表示神對百姓無知的作為,一直持著觀望和期待的心情(參詩14:2);同時,也說明了神的計畫不因人的中斷而放棄(參羅3:2-4)。因此,透過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感動,再次提醒那遺忘已久的使命;於是神的重建聖殿計畫,有了先知的激勵和協助,再度動手重建聖殿之工。

神時常藉著「環境的體會」或「言語的表示」,來摧逼、感動所要完成的事工(參可1:12;徒21:10-14),哈該和撒迦利亞先知的舉例和說明,就是一種明顯的實例。基此,若是心有所感動的,都應當勇敢說出來,叫眾人得到勸勉和共識,俾凝聚心力化為具體行動(參林前15:30-31;約1:46),使神的計畫,在我們的身上得以顯明。

二、使神的作為,在眾人前頭引領

所羅巴伯和耶書亞等,經由先知的勸勉激勵之後,都起來動手建造神的殿,並且有神的先知幫助;在此,還特別提到河西總督等人,也前來關切建殿乙事。惟以斯拉特別記載─「神的眼目看顧猶大長老,以致沒有停工。」而更具戲劇性發展的是,藉著外人查證的機會,澄清了那不實的指控和抹黑。

「在公義道上有生命,其路之中,並無死亡。」又說:「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箴12:28,13:20)故聽從先知愛的呼喚和激勵,使重建工程的路上,不再是想像中的困難,反而是不費吹灰之力,突破了所有的問題。簡言之,懼怕畏難,使人裹足不前;剛強壯膽,使人得見神恩(參出14:13)。

三、使神的旨意,在世人心中掌權

昔日,領導者因有所懼怕、顧忌而停工,今在先知的幫助之下,勇敢宣告主的聖名,且柔和地陳述實情,得來神的保守和帶領。換句話說,神是聖殿的建造者,猶大百姓只是承包商而已;因此,人們只管盡心竭力的動工,當把所有問題卸給那建造的主,祂必負起責任而全權處理。

河西總督和領導者的對話,以及之後的演變結果,說明了神是全盤計畫的策劃、主宰者。在推動教會聖工之際,時常會因溝通不良或理念不同,產生制肘、對立等的問題;故應當多互動(人的說明)、多禱告(神的帶領),必能將原有的阻力化為助力,如同河西總督一樣(太10:18-20;提後2:24-26)。

 

第六章 合神旨意和悅納

本章是猶大百姓被擄歸回之後,最為激昂、興奮的凱歌;因為大利烏王下令查證的動作,使沉冤十五年之久的真相,終於獲得平反。回首夢已遠,昔日干擾、破壞的阻力,今已成過去;相對地,大量物需和獻祭牲口,沖淡了灰暗、陰霾的昨日,加速明日重建聖殿的進度,更增添了獻殿時的盛況和喜悅。

以色列人,歡歡喜喜行奉獻神殿之禮。那是一次幾經漂泊之後的民族性感恩大典,更是重新表明與神關係的開始(參耶50:17-20);於是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獻上「贖罪祭」和記念「逾越節」,恪盡身為律法之子的責任,奉上神所喜悅的祭。也就是重新打造原先「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的約定(出19:6;彼前2:9)。

一、按原處歸回神的殿

以賽亞書曾經記載:「我耶和華所膏的古列,我攙扶他的右手,使列國降伏在他面前……。」(賽45:1-4)那是遠在150年之前,古列尚未稱帝時的預言;其目的是為了猶大信仰復興所安排的(參賽四十四28)。因為,無所不知的神,早已鋪下了宗教復興的遠景(耶31:7-14),故能使巴比倫所掠的金銀器皿,又各按原處放在神的殿裡。

今思量著大利烏王的下詔之舉,頓時體悟到神的旨意原是好的,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參羅8:28)。亦即猶大人積習已久的信仰污點和墮性,如同靈裡的死亡一般,故藉由焚毀和遷移─即「埋葬之理」,以及回歸和重建運動─「死裡復活的大能」,體會神的慈愛和權能,恢復往昔聖殿的榮耀和崇拜(代下36:14-21;耶哀1:7-11;羅6:4-11;西3:1-4)。

二、按己處打造神的殿

大利烏王的詔令,使猶大人得以在原處,更專心建造神的殿;並命令河西總督等人,必須遠離猶大百姓才行,否則將遭受相當嚴厲的處分(6,11-12)。故猶大人不用再擔心敵人的詭計了,從容地花了近四年的時間,完成了重建聖殿的願景。

從本段的史料記載,可以得知神的旨意在哪裡?即百姓順服先知的訓誨,方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有形聖殿建造亨通與否,必須先從己處之心殿著手;誠如雅各所言:「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4:7)試問!今復興信仰和推動聖工之前,可否裝備了自己呢?(參賽50:4-5)

三、按律法事奉神的殿

從神和人的角度觀之,惟有回歸到律法的規範,才能重整信仰和蒙神赦免(參王下8:46-53)。此時此刻的民心,遂以具體的行動和決心,按律為全民族施行贖罪祭,表明「立志、更新」的新心;又於一年之始,再度自潔並記念救贖的逾越節,以及七日的除酵節,表達內心深處的「感恩、信靠和儆醒」。

今猶大人俯伏在神的面前,用著最深沉、謙卑和喜樂的心,來「贖罪」、「自潔」、「記念拯救」和「追求新生命」,這是信仰回歸的特色,即神要百姓重建聖殿最大的功課和意義。今基督徒的信仰之路,何嘗不是如此呢?願我們都能一同自潔、除掉污穢,一同分享重建聖殿的榮耀和生命。

(下期待續)